首次遇到益辉应该是在一个论坛上,讨论了各类专业统计软件的使用情况,就聊到了R。接着就开始到cos灌水,慢慢就认识了这个领域里面的很多朋友。而益辉等兄弟姐妹为在统计这个领域的推广“正确”方面实在是做出了极其有益处,乃至可以称为辉煌的工作。
我对统计学所知实在是业余水平。首先,我没系统正式的学过统计专业的课程;最多算一个自学者。其次,所从事的正式工作和职业中,和统计直接相关的几乎没有;最多只是擦边球式的“应用”了下统计技术和相应的软件。所以受邀而来,实在是汗颜。不过接触统计学倒是比较多,也足见这门学科的普遍和重要性。
以前上学学过社会学、经济学和数学三个专业的课程,倒是全部涉及到统计学,但是不是统计学为主的。社会学研究中定量分析虽然这二三十年来有一些比例上的减少(从上个世纪八九成比例降低了两三成的样子,当然这些都是个人直觉的估计;有些定量的研究也并不一定都是统计学领域的);总之在堪称经典的《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的书,我向每个和社会科学沾边的人都推荐该书)中作者在老版本中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重要的一环定义为“统计”,虽然在最近的版本中使用了“资料分析”这个更加综合性的提法。即便是资料分析而言,统计分析也占到了绝对大的比例,其他的分析方式要么尚未完全有规矩可依,要么尚未“流行”起来。现在的经济学,尤其是“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领域就是做计量的,这毫无疑问是和统计联姻的产物。而整个实证的趋势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在现代的经济金融学术杂志中总是看到很多的模型,大多数都还都是统计模型了。即便在现代金融定价的这些核心领域,统计有关的概念实在是贡献了很多内容。数学自不必说,为统计学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否则使用的时候,心里面总会有不踏实的感觉——而建立在现代数学基础之上的现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毫无疑问让人心里踏实多了。所以我可以很脸皮厚的安慰自己:“其实我还是算搞统计的人嘛”。
我离开学校开始工作,完全是和统计是不沾边的——到报纸做编辑!应该在一两年时间内,我都没有接触过统计专业有关的任何东西——如果每天看点财经新闻中的数据算接触统计的话,那倒是可以讲接触统计的历史连接起来。后来在报社一次偶尔的机会,要做一次较大规模的读者调查。于是重新开始使用学校学到的那些知识和技能,研究设计、抽样、录入、分析等,忙了一个流程下来,发现还是挺喜欢这个的。当时指导做这个项目的老美,发现我能使用Excel做各类抽样的时候就对我比较“另眼看待”了;当发现我还能用SPSS做各种分析的时候,就好奇的问这些是从哪里学来的——感情老美认为我们国内应该还停留在手工划正字的阶段——不过这个传媒集团上一年度的一项订户研究,确实还是通过划正字在做描述性统计!可能是这个项目,让我接上了统计基础的这么一个历程。
接着就是帮单位建立用户数据库、内部管理数据库、信息情报体系之类的;就和统计渐渐有比较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了。也是这个阶段,得以复习以前在学校看过或听过的一些东西——工作阶段能接触的东西,往往都是应用导向的,没有太多系统性——也会给内部人员做点数据分析方面的小培训之类。
现在换工作回到学校来教书,在新闻传播专业,也和统计不是直接的关系。传播学中使用统计的情形,倒是和社会学相似。不过我们国内传播学做定量的实在是罕见,也占主流的话语权吧;甚至连严肃的研究设计都比较少见,以至于祝建华教授制定计划,给我们大陆内地传播学的青年教师和博士们开设专门的培训讲习班,可谓是用心良苦。在中国传媒大学,也有柯惠新老师等组建的统计研究所等;前段时间遇到港大的陈院长,也请教了下传播学研究实证导向的问题。似乎大家都觉得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科研,但是实际局面似乎寥落了些。
我自己做过的和统计相关的题目比较杂,比如社会调查、生物医学统计、金融统计模拟和建模都涉及过一些。有的是领导安排,有的是帮同学朋友来做的,有的是完全的自娱自乐。希望能和诸位兄弟姐妹多多交流,学到更多新的东西。
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是一个自我介绍。
另外,曾在不同的论坛上看到不少人发贴问自己文科基础,想用统计,需要多长时间来学习。其实从我的经历就能看出来,其实是不难的;有点喜欢,再多接触下就完全可以了。
发表/查看评论